目 录
一、 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1
二、 招生对象 1
三、 基本学制 1
四、 职业面向 1
五、 培养目标 1
六、 人才培养规格 1
(一) 职业素养 1
(二) 专业知识 2
(三) 专业技能 2
七、 课程设置及要求 3
(一) 公共基础课程 3
(二) 专业核心课程 5
(三) 专业课程 6
(四) 顶岗实习 6
八、 教学时间安排及授课计划 7
(一) 教学时间安排表 7
(二) 授课计划表 7
九、 教学实施 8
(一) 教学要求 8
(二) 课程标准 8
(三) 教学方法 9
(四) 教学模式 9
(五) 教学评价 9
(六) 实习实训 10
十、 师资队伍建设 11
(一) 队伍结构 11
(二) 学科带头人培养 11
(三) 骨干教师培养 11
(四) “双师型”教师培养 11
(五) 兼职教师培养 11
(六) 教师团队进修与培养 11
十一、 教学条件 12
(一) 教学设施 12
(二) 教学资源 12
十二、 质量保障 12
十三、 毕业要求 12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710204)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基本学制
三年
四、职业面向
五、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所要求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面向广播电视、影视广告、动漫等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多媒体数字产品制作、数字影音后期处理、数字视频特 效制作、动画制作等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高 级)
多媒体作品制作员(中级、高 级)
数字视频合成师(中级)
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中级)
摄影师
录音师、音响调音员
1+x证书
六、人才培养规格
(一)职业素养
1.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
2.知识面宽,自学能力强,能用得体的语言、文字和行为表达自己的意愿,具有社交能力和礼仪知识;
3. 具有严谨务实、踏实认真的工作作风,具有一定的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和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具有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语言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具有主动服务的意识,服从安排,顾全大局,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5. 具有健康的体魄,能适应岗位对体质的要求,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思路开阔、敏捷,善于处理突发问题;
6. 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厚德重能、规范创新。掌握基本的就业、创业知识,有一定的择业、创业能力;具有知识迁移和继续学习能力;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7. 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专业知识
1.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应用办公软件的能力;
2.具有识别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所需要的英文词汇、语句,借助翻译工具阅读英文技术资料的能力;
3.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获取多媒体素材、正确选择应用软件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的能力;
4.具有较高的审美素养,较强的视觉感受和视觉表现能力;
5.了解计算机平面设计常用软件的功能,掌握其基础使用方法;
6.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获取多媒体素材、正确选择应用软件采集和处理多媒体素材的能力;
7.具有与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相关的美术、音乐等方面的素养;
8.具有使用计算机从事图形图像处理、平面创意与制作、二维动画设计与制作、三维设计与制作等工作能力;
9.具有网页设计与制作能力;
10.具有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能力。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广告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数字影像处理等初步能力;具有常用数字媒体与音像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能力。
(三)专业技能
1. 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高 级操作技能,能使用主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网页美工、VI设计等设计创意;
2.掌握海报、画册、报纸、杂志、图书等排版的综合技能;
3. 掌握单反相机室内、室外拍摄技巧,能使用图像处理和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基本数字影像后期处理;
4. 具有收集和筛选网络图文信息的能力,会设计制作网页元素与网页效果图,会制作基本的网页广告动画,会设计并实现静态网页;
5.掌握数字影像拍摄基本知识,能进行人像摄影、商业摄影、风光摄影,具有数码照片艺术处理能力;
6.熟悉影视短片拍摄与剪辑的流程及规范,具有视听元素非叙事性的剪辑及制作影视素材的能力;
7. 具有动画创作、二维动画,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的能力;
8. 熟悉录音与混音技术,具有从事影视录音、调音、后期配音制作和多媒体音频制作、音响调音等工作的能力;
9. 熟悉专业级数字音频软硬件设备操作,具有数字音频的采集、除噪、调整和特 效处理,以及对音频进行单轨、多轨的编辑、输出并制作音频素材的能力。
七、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公共基础课程
1.思想政治
思想政治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四部分内容。
教材名称及版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人民出 版社
《心理健康》高等教育出 版社
《职业生涯规划》高等教育出 版社
《哲学与人生》高等教育出 版社
《职业道德与法律》高等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与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课程相互衔接,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本课程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规划、哲学与人生、职业道德与法律四部分内容。本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 导,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和职业精神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合作探讨的学习过程,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培育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为德智体美劳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基础。
2.语文
教材名称及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语文》,高等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 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3.数学
教材名称及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数学》,人民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着重进行数学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运算、基本运用。加强数学应用方面的教学,对公式、定理及有关性质,简化理性分析,不讲或少讲推理过程,在进行初等数学教学中,适当渗透高等数学知识。
4.英语
教材名称及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英语》第 一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通过用英语讲解计算机中各部件之间的构成与联系以及常用软件(英文版)操作命令的中文含义,增加学生的专业词汇量,使学生在学习中能识别一些简单的计算机提示,并根据提示独立解决计算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问题。
5.信息技术(上下册)
教材名称及版本: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信息技术》,北京理工大学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的了解和常用微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技能,使其在今后的本职岗位上能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相关操作。主要内容: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基本应用方法、微机操作系统、常用办公软件操作等。
6.历史
教材名称及版本: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材《中国历史》,人民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中国社会发生、发展的基本历程;掌握各个历史时期的不同特征、基本史实、代表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所处的历史地位;准确理解和认识中国社会的性质和特点,以史为鉴,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中国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遗产,增强人文素质。
教材名称及版本:
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历史教材《世界历史》,人民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了解学习世界历史将会扩大我们的历史知识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世界,吸收和借鉴外国的优 秀的文明成就。了解学习世界历史,接受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以阶级观点分析历史现象,树立“面向世界”的观念。
7.体育与健康
教材名称及版本: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体育与健康》,国家开放大学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方案》编写,传授体育与健康的基本文化知识、体育技能和方法,通过科学指导和安排体育锻炼过程,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增强体能素质、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意识、能力与习惯,提高生活质量,为全 面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服务。
8.艺术
教材名称及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音乐篇》,高等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并且激励、鼓舞、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树立崇高的理想;使学生了解音乐艺术的特征、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教材名称及版本: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公共艺术-美术篇》,高等教育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帮助学生了解美术及应用美术的基础知识,熟悉其基本审美特征,理解作品的思想情感与人文内涵,感受社会美、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统一,获得身心愉悦与欣赏经验,丰富人文素养与精神世界,拓展审美视野,提高审美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综合素养,提升生活品质和文化品位。
9.礼仪
教材名称及版本:
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礼仪修养》,北京师范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学习加强中职学生行为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使学生掌握礼仪常识、养成优雅行为、形成和谐人际关系,初步具备文明、礼貌、优雅的职业素质,从而为求职谋业、走上职业岗位、增强竞争力以及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0.普通话
教材名称及版本:
“十三五”职业教育公共课系列规划新教材《普通话口语交际》,中国传媒大学出 版社。
教学要求: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选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 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二)专业核心课程
1.实用美术基础
了解色彩与构图的原理与属性,理解色彩与构图的表现手法﹐熟悉不同风格设计思路所表达的心理与情感,掌握视觉传达艺术表现的基础技能。平面和色彩构成理论基本属性和色彩混合原理的相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造型能力、色彩想象力、色彩表现能力,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2.摄影摄像技术
了解摄影、摄像的基本知识,理解摄影摄像创作的表现形式和艺术特点﹐熟悉常用数码摄影摄像设备的使用方法,掌握不同主题和背景下构图、用光、动作捕捉等拍摄技能。
3.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了解图形图像处理及相关的美学基础知识,理解平面设计与创意的基本要求﹐熟悉图形图像绘制与编辑的规范要求和艺术手法,掌握图形图像处理的高 级操作技能﹐能使用主流平面设计软件进行图形绘制、图文编辑、图像处理、网页美工、VI设计等设计创意制作。
4.二维动画设计软件应用
了解主流二维动画设计软件的种类和功能,熟悉逐帧动画、渐变动画、引导动画、遮罩动画的制作,掌握动画编辑、音频和视频的导入与编辑、二维场景和角色制作、合成场景和角色制作、动画配音动画生成、动画输出及传输等动画制作技能。
5.三维动画制作
了解主流三维动画软件操作方法﹐熟悉基础建模、材质与灯光、动画控制等三位设计方法﹐掌握运用三维动画制作工具进行三维模型、虚拟场景、物理模拟及不同类型动画的制作技巧。
6.网页设计与制作
了解网页设计与制作的基础知识和规范要求﹐熟悉HTML和脚本语言相关知识,掌握站点创建、网页元素编辑、表格应用、层和框架布局、网页行为、添加样式与模板应用、表单使用等相关技能﹐能应用主流网页设计软件进行不同风格的简单网页设计以及编写简单网页代码和脚本。
7.数字影音编辑与合成
了解数字影音采集、编辑与合成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规范,熟悉数字影音采集与编辑的专业级硬件设备与软件,掌握录音、音效处理与合成、视频采集、图片和音频素材导入、影像编辑、影视特 效制作、配音配乐、字幕制作、影音输出等操作技能。
8.AE影视后期处理
了解影视后期,培养良好的影片后期设计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影片,了解和认知影片的种类。掌握影视后期制作流程,熟练应用AE软件来制作影片。掌握音效处理与合成、影视特 效制作、配音配乐、字幕制作、影音输出、录音、抠图,片头制作等操作技能。
(三)专业课程
1.动漫美术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技能方向课程。通过一系列系统的规范化美术基础训练,要求学生对美术的基本造型及色彩的表现有一定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对美术设计有一定的了解,为以后相关学科打下基础。
2.平面和色彩构成理论
通过学习平面形态的构成原理和方法,色彩的基础理论、基本属性和色彩混合原理的相关知识,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逐步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造型能力、色彩想象力、色彩表现能力,为后续设计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视听语言基础
内容涉及到影视创作中的各个重要概念,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使学生了解影视镜头语言运用的普遍规律,学习如何通过画面和声音进行叙事、表情达意。通过相关概念和理论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影视创作的全过程,搭建起一个视听分析和影视类作品创作的理论。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影视后期制作、广告后期制作、栏目包装、企事业单位的宣传部门从事策划师、编辑师等多个工作岗位等工作。
4.平面设计综合实训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体验具体实例的创作过程,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及运用,熟悉平面设计和网页动画制作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技巧。培养学生的编辑和绘制图像的综合能力,包括图像的获取、加工美化、合成输出等,培养平面图像的规划布局、综合创意、应用开发等能力。
5.常用工具软件
掌握计算机系统管理与维护、虚拟机的安装与使用、特殊文档编辑与格式转换、翻译工具、网络管理与数据传输、即时通信、信息安 全、云办公、数码产品及移动设备连接和数据传输、音频和视频信息处理等常用工具软件的应用技能。
6.计算机组装与维护
本课程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计算机各部件的类型、性能和组成以及系统设置、调试、优化升级等基本知识,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各主要部件工作原理、硬件结构及相互联系和作用,掌握计算机组装、维护与计算机常见故障排除的基本技能,能够熟练组装微型计算机,学会常用的维修、维护方法。
(四)顶岗实习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性质的课程,通过学生到实际生产企业进行顶岗学习与工作,学习企业文化,融入企业环境,养成诚信、敬业、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较强的安 全、质量、效率及环保意识,培养计算机应用、平面设计、数字影音等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顶岗实习》是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学生走向企业实际工作岗位的终端课程。
八、 教学时间安排及授课计划
(一)教学时间安排表
(二)授课计划表
九、教学实施
(一)教学要求
(1)公共基础课教学要符合教育部有关教育教学的基本要求,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重在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创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职业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课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企业生产与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大力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合理规划,集综合项目、任务实践、理论知识于一体,强化技能训练,在实践中寻找理论和知识点,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实用性与实践性。
(二)课程标准
成立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为核心的课程开发建设团队,完成专业课程开发建设工作,修订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专业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国家及行业标准、职业资格考证实现对接,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方法
专业课教学按照相应专业方向和专业岗位的技能要求,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特色,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手段,采用基于行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熟悉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中各行业各类职业岗位的相关业务流程和操作技能。坚持知行合一,充分利用实训基地,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
(四)教学模式
依据“素质+知识+能力”的分层次递进式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块化课程体系,探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充分实现学生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专业技能课的开展需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来培养适应岗位需求的中职毕业生。这就要求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知识传授与生产实践紧密衔接,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在教学中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渠道系统优化教学过程,需全 面推行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和“互联网+”教学法等理实结合的教学模式。
(五)教学评价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 心的传统人才评价模式,根据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实际情况,决定推行“二元三维”评价模式。
“三维”指评价内容:人文基础、专业基础、实践能力
(1) 人文基础: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和能力、心理素质、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能力、与人相处合作沟通能力、服务意识、环境下的得体认知与环境适应等。
主要通过公共基础课成绩、教师对学生评价、学生自评等进行评价。
(2) 专业基础:专业知识与技能;知识、技能的运用与创新能力等
主要通过专业课程成绩体现,其中包括专业核心课成绩、专业方向(技能)课成绩和实训课成绩。每门课程的成绩*权重相加为终专业素养的评价分
(3) 实践能力:实习实训能力、职业技能水平等
主要通过工学交替实习、顶岗实习、技能大赛、职业技能鉴定进行评价。
根据实现专业培养目标需要,实行二元三维评价机制后学生毕业时的综合分=人文基础分(30%)+专业基础分(40%)+实践能力分(30%)。
(六)实习实训
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校企共同进行培养目标的制定、课程的开发、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顶岗实习,将课程理论与教学实践融会贯通,提高就业竞争力。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规章制度,共同建设运行机制,以满足学生见习、实习的需要。
1.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在现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实训室建设,拓宽实训室的功能,以满足学生实验、实训及社会培训的需要,增添实训设备,使其配置与教学水平相适应,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际教学实践机会,让学生全 面完成教学实训任务。
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本着“校企联合、互利互惠”的原则,根据生产流程和职业岗位要求,遴选当地知名企业作为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顶岗实习力度,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进一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新增一所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需要,保障实习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切身利益。
十、师资队伍建设
(一)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基于企业岗位群对接现实师资队伍的要求,形成一致“双师型”比例高、学历达标、职称结构合理、年龄层次呈梯队结构的、专兼职结合的稳定师资队伍。
(二)学科带头人培养
制定学科带头人选拔制度、培养方案,选拔优 秀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重 点培养,让其积极参与学术交流、业务进修等活动,承担教科研课题、教学和课程建设、社会培训等工作,提高自身管理和组织能力,带领专业教师共同投入到专业建设中。
(三)骨干教师培养
依据骨干教师培养方案进行骨干教师培养,通过到企业实践、参加各类师资培训、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多种途径,提高其专业教学能力和实训指导能力,让其承担专业教学、核心课程开发、社会培训等专业建设工作和专业教学工作。
(四)“双师型”教师培养
通过进行国 家级、省级、市级专业技能培训,组织企业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参加教师专业职称考试等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82%。“双师型”教师能够对课程建设、教学建设、实训室建设等内容提出创新性建议,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调研,掌握先进技术、更新教学理念,为示范专业项目建设贡献力量。
(五)兼职教师培养
结合实际制定兼职教师聘任制度,聘请5名计算机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兼职教师和专业教师之间的交流,让其参与部分教研活动,共同讨论课程中的教学问题,参与才培养方案制定、教材编写及课程建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其他生产性实训及技能大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智慧和技能。建立兼职教师教学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对兼职教师进行有效管理。
(六)教师团队进修与培养
以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培养、聘请、引进相结合,依托企业的人力资源优势,打造师德师风良好、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优 秀,校企互通、专兼一体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制订并落实《教师培训青蓝工程》和《专业教师培养规划》,一对一进行以老带新、传帮带计划和学历达标计划,赋予老教师传帮带责任,帮助青年教师及有能力跨专业学习的教师学习新学科、新技术,提高自身“一专多能”的素养。通过参加各级培训、到先进职业学校学习、入企业实践、参加教师专业职称考试等方式,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提升教师专业素质与专业能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学团队,为示范专业项目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十一、教学条件
(一)教学设施
主要包括能够满足正常的课堂教学、实习实训所必 需的专业教室、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专业教室一般配备黑板、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音响设备、互联网接入或Wifi环境,并实施网络安 全防护措施,同时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校内实训室已配备满足专业课程教学和技能实训需要的教学硬件和软件。
(二)教学资源
本专业参照教育部《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规定,选用优 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完善教材选用制度,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专业图书资料不少于1000册,图书文献配备满足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教科研等工作的需要,方便师生查阅、借阅。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有关数字媒体内容制作和软件开发的技术、标准、方法、操作规范以及实物案例类图书等。
建设、配备本专业有关的音视频素材、教学课件、虚拟仿 真软件、数字教材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满足教学要求。
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引入课堂教学,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共同指导下,学生以小组形成项目团队完成企业项目的策略、创意、设计和执行。
将社会、行业相关的专业比赛、竞赛作为学生锻炼技能的真实战场,参与竞争其中,促进学生较为深入地对社会需求进行了解和把握。
以数字化校园为依托,校企联合建立网络资源平台。整合建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利用数字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在教师、学生之间开展协作学习、信息化学习,为教师、学生创造一个进行数字化教学与学习的资源中 心。
十二、质量保障
在教学质量管理方面,我校提出“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彰显特色、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始终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推进全 方位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监控体系建设,形成了以常规检查为主,动态监控补充的执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学校严格执行教学“六认真”,加强对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辅导、考试、教学总结等环节的管理,要求备课从严,讲课从实,作业求精,课外辅导求细,考试求真,总结求全,全 面优化教学过程;教务处也坚持每日两次巡查,保证教学质量。
同时,学校实施以教务处、各系部、各专业教研组为主的三级动态管控措施,对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教学反思进行不定时检查并公布,分学期开展示范课、观摩课、优 质课等教研活动,督促教师观摩学习并进行记录;在学期末,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评教评学活动,并将学生评价结果纳入教师考核,形成了实施-监督-反馈的动态教学管控体系,从而保证了保障措施多样化、监控实施全程化、信息反馈及时化,为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机制化、制度化保障。
十三、毕业要求
具有学校学籍的学生在学校规定年限内,达到以下毕业条件,经考核合格的,准予毕业发放毕业证。
(1)课程考核:在学校规定时间内,完成学校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含军训、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成绩为合格以上,获得相应学分;
(2)技能考核:熟练掌握本专业实践技能,并通过技能考核;
(3)素质考核:完成学校规定的社会实践活动;
(4)体能考核: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质能力测试,并考核合格。
上一条:职专学子 奋发冲刺 激情飞扬 再创辉煌 | 下一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1) |